壓縮機回氣口結霜說明壓縮機回氣溫度過低,那么,在什么情況下會導致壓縮機回氣溫度過低?
眾所周知,相同質量的冷媒如果改變容積和壓力,溫度就會有不同的表現,即液體冷媒如果吸收熱量較多,則相同質量的冷媒會表現為較高的壓力、溫度、體積,而當吸收熱量較少時,則所表現的壓力、溫度、體積就較低。
也就是說壓縮機回氣溫度低的話一般會同時表現為回氣壓力低和等容容冷媒量高,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流經蒸發器的冷媒量不能充分地吸收自身膨脹到預定壓力溫度所需的熱量,從而導致溫度壓力容積值較低的回氣。冷庫壓縮機結霜嚴重如何處理?
在冷庫壓縮機故障出現時,可以請教恒迅服務,為您提供專業的壓縮機故障解決方案。
造成這一問題的有兩個:
節流閥液態冷介質供給正常,而蒸發器不能正常吸熱供給冷介質膨脹。
蒸發器吸熱工作正常但節流閥冷媒供過于求,即冷媒流量過大,我們通常理解為多氟,即多氟也能引起低壓。
由于氟的減少而導致壓縮機的回氣結霜
首先,由于冷媒流量減少,將導致冷媒自出節流閥后端后第一個可膨脹空間開始膨脹,我們大多看到膨脹閥后端分液頭結霜往往是由于缺氟或膨脹閥流量不足所致,過少的冷媒膨脹不能充分利用蒸發器的全部面積,只能在蒸發器局部形成低溫,部分區域由于冷媒流量不足所造成的局部溫度過低,出現蒸發器結霜現象。
局部性結霜后,由于在蒸發器表面形成隔熱層而使本區域內的熱交換量降低,冷媒膨脹便轉移到其它區域,逐漸出現整個蒸發器結霜或結冰現象,使整個蒸發器形成隔熱層,從而使壓縮機回氣管膨脹,從而使壓縮機回氣結霜。
由于冷媒量較小,蒸發器蒸發壓力低造成蒸發溫度較低,還會逐漸使蒸發器結露形成隔熱層,并將膨脹點轉移至壓縮機回氣處,造成壓縮機回氣結霜。上述兩點都會在壓縮機回氣結霜前表現為蒸發器結霜。
實際上大部分情況下對于接霜現象,只要調整一下熱氣旁通閥就可以了,具體方法是打開熱氣旁通閥尾部端蓋,然后用8號內六角形的扳手,順時針轉動調節螺母,調節過程不要太快,一般在半圈左右就會暫停,讓系統運行一段時間后看是否繼續調整。在運轉穩定后,壓縮機的結霜現象消失后,再將端蓋旋緊。
對15立方以下機型,由于沒有熱氣旁通閥,若結霜現象嚴重,可適當調高冷凝風機壓力開關的起跳壓力。具體地說就是先找出壓力開關,取下壓力開關的調整螺母固定小塊,然后用十字螺絲刀順時針旋轉,整個調整也需要慢慢進行,調整半圈看情況再決定是否需要調整。
汽缸頭結霜(曲軸箱嚴重者),往往是由大量濕蒸汽或制冷劑吸入壓縮機而引起的。其主要原因如下:
熱脹冷縮閥開度過大,感溫包安裝不當或固定松脫,以致感溫包開大過快,導致閥芯不正常開大。
熱膨脹閥是以蒸發器出口的過熱度作為反饋信號,通過與給定過熱度值比較,產生偏差信號來調節進入蒸發器的制冷劑流量的直接作用式比例調整器,它將發送器、調整器和執行器結合在一起。
在發送端測量到的參數偏離給定值時,發送端的物理量就會發生變化,并產生足夠大的能量直接推動執行端動作,使執行端位置與被調參數成正比。
根據平衡方式的不同,熱膨脹閥可以分為內平衡型熱膨脹閥和外平衡型熱膨脹閥。液體冷卻劑在蒸發器內蒸發吸收熱量,當流經蒸發器出口時,已完全蒸發,并有一定的過熱。熱脹冷縮閥門的感溫筒緊靠著蒸發器出口管道,感受蒸發器出口溫度。若加溫容器中的液體與冷卻液相同,則熱膨脹閥膜片上的壓力比膜片下的壓力大,蒸發器出口溫度越高,即過熱溫度越高,膜片上的液體壓力越大。
這個壓力差通過頂桿和膜下面的調節彈簧的張力來平衡。如調整彈簧張力,可改變頂桿上頂壓力,從而改變針閥開度。很明顯,蒸發器過熱的高低也會引起針閥開度的變化。如果將調整彈簧調整到某個位置,膨脹閥將根據蒸發器出口溫度自動改變針閥開度,從而使蒸發器出口過熱保持一定的數值。
熱脹冷縮閥開度過大,感溫包安裝不當或固定松脫,以致感溫過高而使閥芯不正常打開,使大量濕蒸汽吸入壓縮機造成缸頭結霜。熱脹冷縮閥與蒸發器配合使用可調節過熱。
汽化器出口過熱過大,則汽化器后部過熱段過長,使制冷量明顯降低;汽化器出口過熱過小,又可引起壓縮機液擊,甚至缸頭結霜。一般而言,膨脹閥的工作過熱溫度應控制在3℃~8℃之間,調至蒸發器出口。
工業電磁閥泄漏或停機時膨脹閥關閉不當,導致在蒸發器起動之前已經積存了大量制冷劑液體。溫控繼電器和電磁閥聯用,控制庫溫。
在冷庫中放置溫度敏感包,當冷庫溫度高于起調節值上限時,溫度保護觸點接通,電磁閥線圈通電,閥門開啟,制冷劑進入蒸發器冷卻;當庫溫低于其調節值下限時,溫度保護觸點斷開,切斷電磁閥線圈電流,電磁閥關閉,溫度敏感包停止進入蒸發器,從而將庫溫控制在要求的范圍內。
在起動壓縮機時,吸氣截止閥開過大或過早。
當系統中的制冷劑過多時,冷凝器內的液位較高,冷凝換熱面積減小,使冷凝壓力升高,即膨脹閥前的壓力增加,進入蒸發器的制冷劑量增加,液態制冷劑在蒸發器內不能完全蒸發,從而使壓縮機吸入濕蒸汽,氣缸頭部發冷甚至結霜,從而造成“液擊”,同時蒸發壓力也會升高。